秋分,昼夜均分,寒暑相平。世间万物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中走向丰饶。而在高墙之内,有一种“平衡”至关重要——那便是绝对安全与持续改造之间的平衡。这份平衡,并非天成,它由无数个平凡日夜的坚守雕刻而成。
今天,让我们翻开民警陈德奇的“平安日志”,看一看监狱民警平凡而真实的二十四小时。
晨光中的交接
展开剩余75%提前十分钟到岗,已成为肌肉记忆。与坚守一夜的战友交接,他眼中带着些许疲惫,却将情况说得清晰透彻:“罪犯黄某情绪稍有波动,夜里谈过一次,还需跟进;罪犯通道B门锁运行稍有涩感,已报修,白天再催一下……”我逐项核对,郑重签字。这一刻,守护的“接力棒”完成了传递。平安,始于百分之百的规范。
巡查的脚步
日复一日的巡查,是监区管理的筋骨。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、每一张面孔,检查内务,排查隐患。这绝非简单的“走走看看”,而是用经验与直觉织就的一张安全滤网。每一个检视的眼神,每一句细致的询问,都可能将隐患消弭于萌芽。洞若观火,不是天赋,是千百次重复审视后磨砺出的责任本能。
谈话室的光亮
谈话室,是执法管理的延伸,更是教育改造的主场。面对清晨交接时提到的黄某,我并没有单刀直入地批评。秋分讲求平衡,我便从“平衡”二字聊起,聊他内心的失衡,聊如何重建生活的平衡。从他的家庭谈到他的罪错,再谈到未来的规划。渐渐地,他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,眼神也从抵触变为交流。
那束从门外斜照进来的光,就像一次次谈话试图照亮的地方——人心的角落。默默耕耘,种下理性的种子,期盼它能顶开顽石,见到新生之光。
深夜的守望
监区的夜,静得能听到自己的呼吸声。监控屏幕的光是夜里唯一跃动的色彩,对讲机偶尔传来各岗位平安的报备声。这是最考验意志的时刻,孤独感和困意一同袭来。
我站起身,轻轻踱步,用冷水洗把脸,再次审视屏幕。就在此时,屏幕上一个微小的异常晃动引起了我的注意,经巡逻岗现场确认,只是一只误入的飞蛾。但我不敢有丝毫大意。黑夜中的守望,是孤独与警觉的博弈。万家安眠的灯火,便是这漫漫长夜最值得的守望。
黎明的收获
一夜平安。当我在值班日志上写下“一切正常”四个字并签上名字时,晨光再次洒进值班室。这意味着,我们又收获了最珍贵、也最平凡的果实——平安。
那摞越来越厚的值班日志,就是这座“平安丰碑”的一砖一瓦,它由我们每一个平凡的日子砌成。
秋分,是平衡,亦是丰收。我们无法收获稻田里的金黄稻谷汇盈策略,但我们守护着社会公平正义的底线,收获着监区秩序的绝对安全,更期盼着能收获那些迷途灵魂幡然醒悟、走向新生的“心灵之果”。这份收获,源于每一次细致的巡查、每一次规范的操作、每一次耐心的谈话和每一次深夜的坚守。昼夜可均,寒暑可平,但我们守护平安的信念,永不偏移。这,就是一名监狱人民警察在秋分时节,交出的“平安答卷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汇盈策略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